貴州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精準治理石漠化,發(fā)展綠色產業(yè)
石頭山上果飄香(美麗中國)
關嶺縣新鋪鎮(zhèn)金龍村皇竹草種植項目。 |
核心閱讀
石漠化是荒漠化的常見類型之一。巖溶地區(qū)石漠化綜合治理,是我國荒漠化防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。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持之以恒推動石漠化治理,石漠化面積累計減少412平方公里,讓荒山披綠、產業(yè)生金。
缺水少土,石頭縫里能長出什么?靠著石頭山的老百姓,怎么過上好日子?帶著疑問,記者走進貴州省安順市關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。
因地施策,精準治理
36歲的左洛廉是關嶺縣花江鎮(zhèn)桃源村人。他的工作,在十里八鄉(xiāng)的村民看來,有些稀奇。
大學畢業(yè)后,左洛廉來到關嶺縣螞蝗田水土保持監(jiān)測站做監(jiān)測員。“我們這個站點,要說有什么特別的,那就是四面八方都被自然坡面包圍。我們選定了6處作為試驗小區(qū),分別種上不同的植被,靜等雨來!弊舐辶钢渲幸粋試驗小區(qū)介紹,“每個試驗坡面下方都配有集流槽,流過坡面的雨水經此匯入集流池,再逐一采集樣本,經過檢測分析,把相關數據上傳至省級數據庫!
采集數據,主要是為了監(jiān)控不同樣本的泥沙流失情況。建立數據庫,是為了讓石漠化治理更精準。
“貴州省水利廳在關嶺縣設立了水土保持監(jiān)測站點,對比各類植被的保水固土效果,并建立數據庫,通過跟省內外科研院所合作,讓石漠化治理有了更科學的指導。”關嶺縣委常委、組織部部長李光明說。
“從多年積累的數據中,我們發(fā)現,草地保水固土效果最好,其次是喬木林、經果林。”左洛廉說,這些數據不僅用在石漠化治理上,也為相關生態(tài)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打開了思路。
“2019年,可以說是我們治理石漠化的分水嶺,之前更看重‘量’的減少,后面更重視精準治理,摸索出了一條因地施策、產業(yè)治理的路子。”李光明說。
根據貴州省2022年提出的石漠化治理技術方案,在石漠化土地中,石頭裸露率30%左右為輕度,可以植樹造林、發(fā)展林下經濟;50%左右為中度,可種草發(fā)展畜牧業(yè)、適度減少人為干擾;超過70%為重度,以封山育林育草為主、堅持自然修復。
2005年起,貴州省開始用衛(wèi)星遙感技術進行監(jiān)測,每5年進行一次石漠化調查。從今年起,每年更新石漠化底數,陸續(xù)明確草種、樹種的正負面清單,指導各地選擇最適宜的方法,種植最適合的植被,推動石漠化精準治理。
“目前,包括關嶺在內,貴州尚未治理的石漠化地區(qū)絕大多數是‘硬骨頭’。我們林業(yè)部門會繼續(xù)加大同相關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,盡可能提供更多人才、資金、技術等支持!辟F州省林業(yè)局副局長傅強說。
荒山增綠,保水固土
精準治理的背后,是基礎研究的積累、技術水平的突破。
歷史上,貴州石漠化土地面積大、類型多、程度深、危害重,關嶺又是貴州石漠化最嚴重的地區(qū)之一。全縣1468平方公里土地,石漠化率一度高達42.5%。借著國家實施長江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防治工程的契機,關嶺縣抓住機遇,著手探索。
“一邊在坡上種植柏樹,一邊改造雨水沖刷的地塊與河道,在坡度較大的地方配合修建溝渠!标P嶺縣水務局副局長趙壽平介紹,當地最早嘗試的是“植樹造林+小流域治理”的模式,將荒山增綠和保水固土的目標緊密結合。
北盤江流域海拔低、雨水多,在當地人看來,這里也許會是石漠化治理的突破口,結果卻碰到了“硬釘子”。
“第一年種柏樹,成活率只有30%;第二年補種,不料還是沒超過一半;繼續(xù)補種,堅持了7年,成活率才超過85%!标P嶺縣林業(yè)局局長潘文成說,“石漠化地區(qū)種樹難,既要保證成活率,又得考慮保存率。有些樹種活了,但長著長著又枯萎了!
雖然艱難,但靠著一股子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勁頭,關嶺以每年至少減少一個百分點的治理速度,向著治理石漠化的目標奮力前進。從2015年到2022年,關嶺縣石漠化面積累計減少412平方公里,下降61.86%。治石增綠,讓關嶺縣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45.42%提升到如今的59.12%,被評為全省“石漠化綜合治理示范區(qū)”。
綠色產業(yè),帶動增收
石山荒坡,可以是資源嗎?
來自湖北宜昌的王澤平記得,第一次來到關嶺縣新鋪鎮(zhèn)金龍村,見到連綿成片的石頭山時,村民直搖頭,他卻感到驚喜。
“新鋪鎮(zhèn)處在北緯25度到35度之間,氣候條件非常適宜水果生長。石漠化山區(qū)土地幾乎沒有被開發(fā)過,沒有污染、礦物質豐富,長出的水果品質一定高!”后來,農業(yè)專家實地考察,也印證了王澤平的判斷。2018年7月,他成立公司,流轉金龍村、新龍村的石山,種植柑橘、葡萄柚等水果。
修蓄水池、搭供水管、改陡坡地……歷經近1年時間,投資超億元,果樹終于扎根抽綠。“荒山改梯田,先把石塊篩出去。種果樹時,為了想方設法去掉小石塊,還得再仔細過一道,把最后得到的一點土覆到樹根上!比ツ瓿鯍旃,足足有15萬斤,今年預計翻番,產值將超1000萬元,王澤平滿懷期待。
石山變果園,是當地干部群眾合力寫下的奮斗故事。
2017年,經過長期觀測和反復試驗,關嶺縣林業(yè)局發(fā)現皇竹草適應性強,石漠化治理效果明顯且產量高,種下去之后至少可以持續(xù)收割七八年,在中低海拔地區(qū)一年可收割4到5茬,屬于經濟效益高的牧草。于是,當地在荒山荒坡大力推廣種植皇竹草,探索“關嶺牛+牧草”的綠色產業(yè)發(fā)展模式,實行規(guī);N草、“農戶種草+適度養(yǎng)!薄⒛敛莨颈5资召彽染唧w措施,確保農戶種草收益最大化。
目前,關嶺縣實施人工種植牧草達15.55萬畝,畝產值3000元,改良荒山荒坡種草10萬畝。
種草治石效益顯著,那種樹治石呢?
十幾年如一日,家住縣城百合街道龍?zhí)洞宓臈钪就,沒少跟這事兒較勁。
第一次在自家荒地種藏柏時,只有一半成活,他不惱不怒,缺多少補多少,直至琢磨出鋪膜保水的辦法。眼看著從種植生態(tài)林上找到了自信,楊志威又嘗試在石頭山上種枇杷?粗l噌噌躥高,心里樂開花,誰知掛的果個頭小、品相差,內心涼半截;經過學習,才知曉科學管護的重要性。如今,僅憑種枇杷,楊志威一年多賺5萬多元,他還積極參與不少石漠化治理項目,“荒山披綠,更要帶動大家增收,這股勁頭不能泄!
治石增綠,產業(yè)生金,久久為功,關嶺一直在路上。
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4年07月09日 14 版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